2009 年 1 月 3 日,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挖出比特币创世区块,获得 50 枚初始比特币奖励。此时的比特币仅存在于代码世界中,没有交易平台,没有流通场景,更没有价格概念。直到当年 10 月 5 日,第一个公开的比特币交易才在密码学邮件组中出现:用户 “新自由标准” 提出用 5.02 美元兑换 10000 枚比特币,折算单价 0.000502 美元 / 枚,这是比特币历史上首次有记录的价格锚定。但这笔交易最终是否完成并无确凿证据,且未形成市场共识,因此 2009 年的比特币价格表更像是一串象征性的数字。
从技术层面看,2009 年的比特币网络还处于极早期阶段。区块容量仅 1MB,每秒处理交易不足 1 笔,安全性依赖于寥寥无几的矿工节点。当时参与 “挖矿” 的多是技术极客,用个人电脑 CPU 即可轻松获得大量比特币,全年挖出的比特币总量约 370 万枚,占当前总量的 17.6%,但这些比特币几乎都沉淀在早期玩家的钱包中,未进入流通市场。
2009 年的比特币缺乏任何价值支撑。它既不与法币挂钩,也无实际应用场景,更不受任何机构背书。当时的加密货币概念对大众而言完全陌生,市场参与度为零,所谓的 “价格” 只是技术爱好者圈子里的实验性讨论。这种零价值状态持续到 2010 年 5 月 22 日,程序员拉斯洛用 10000 枚比特币购买两个披萨,才让比特币首次与实物价值挂钩,此时距离 2009 年结束已过去近半年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