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初,比特币延续了 2017 年的涨势。1 月 7 日,比特币价格达到历史峰值 19891.99 美元,市场一片欢呼,投资者纷纷涌入,甚至有观点认为其价格将突破 10 万美元。当时,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 8000 亿美元,比特币占据近 50% 的市场份额,媒体报道铺天盖地,“区块链革命”“数字黄金” 等概念深入人心,连普通民众也开始讨论如何购买比特币。
然而,盛极而衰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。1 月下旬,比特币价格开始震荡下跌,至 2 月 6 日跌至 6000 美元附近,较年初高点跌幅超 60%。这一轮下跌的导火索是多国监管政策的收紧:韩国宣布将禁止加密货币匿名交易,中国持续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和 ICO 的打击,美国 SEC 推迟对比特币 ETF 的审批。监管压力下,市场恐慌情绪蔓延,大量投资者获利了结,引发连锁抛售。
短暂反弹后,比特币在 4 月至 6 月进入横盘整理阶段,价格在 6000-8000 美元区间波动。期间,市场试图消化监管利空,部分投资者认为 “底部已现”,开始抄底入场。但 6 月下旬,比特币再次开启下跌模式,7 月跌破 6000 美元,9 月跌至 4000 美元以下。这一轮下跌与 “门头沟事件” 的余波有关 ——2014 年被盗的 85 万枚比特币(当时价值约 4.5 亿美元),在 2018 年进入解锁期,市场担忧大量抛压冲击价格,进一步加剧了下跌趋势。
11 月至 12 月,比特币价格跌至全年最低点 3200 美元左右,较年初高点跌幅达 84%。此时,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缩水至 1000 亿美元以下,大量山寨币价格归零,矿机厂商裁员停产,曾经热闹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也开始收缩业务。市场情绪从狂热转为绝望,“比特币骗局”“区块链泡沫破裂” 的声音占据主流媒体。
2018 年比特币价格的暴跌,本质上是对 2017 年过度投机的修正。当时,比特币缺乏实际应用场景,价格上涨主要依赖市场情绪和资金推动,泡沫成分严重。此外,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,交易速度慢、手续费高的问题突出,难以支撑高估值。同时,大量新项目通过 ICO 圈钱后毫无进展,也让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信任度下降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8 年的下跌并非毫无积极信号。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在这一年得到沉淀,开发者社区持续优化协议,闪电网络等第二层解决方案开始落地,为后续的技术升级奠定基础。机构投资者也在暗中布局,灰度比特币信托(GBTC)开始吸引传统资金入场,显示专业机构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